[前注1]本人在考研的时候,限于环境,几乎和外界没有任何交流,以下的内容都是自己闭门造车之物。多有错误之处。经过很长时间,里面的内容不免有遗漏和不连贯之处。敬请谅解。以后我会逐渐增加新的内容,不断修改。 JY@X2'>v/
7m]t^^
[前注2]如有转载,请勿修改。 Pi){ h~B>
<jFSj=cIL
本来这些事情是不打算写出来的,想让它永埋于心底,慢慢随时间的消失而消逝。但出差的时间里,晚上没有别的事情,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一年来的事情,尤其是总结一下考研的事情。以纪念那些故去日子——心痛的日子。也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至于为什么考研,这里就不打算说了,反正是2005年8月13号来到济南,开始考研。 27iy4(4
_+n;A46
原来在学校的时候就根本没做考研的打算,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找工作来做的。由于以前没有任何经验,我必须从头开始。 w[sR7T9*
[Xh\mDU.
首先是选专业,在离开hal的时候,老板给我推荐了几个专业:人力资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原来倒是对人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些倾慕,但了解到了报录比在30:1以上后就放弃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要考数四和运筹学,高数本来就学的不好,加上概率后就更要抓瞎了。看了运筹学的教材后,看到那么多的计算式就头疼,感觉和化工系统工程差不多,当初就对系统工程很头疼。但自我感觉这个专业实在很有前途,又不想放弃。这样反反复复了很长时间,直到8月下旬还没有一个清楚的决定,索性先不考虑了,先复习基础课。以后经过多方打探以及对自身情况的进一步分析,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跨学校、跨专业、跨地区这三跨的确是有点困难,即使通过了初试,那复试也是横亘在我眼前的一座大山,要顺利考上,我至少要在复习好基础课的基础上重新学习5门以上全新的专业课。虽然我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时不我待、时不我予。最后决定还是考本专业:化工工程与技术。毕竟,在这个学科内,我学了四年,有了四年的积累。我把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有5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中有重点学科的学校列了一下:天大(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国内化工最强的学校,清华的化工也不及天大,见2002年的官方一级学科排名)、清华(化学工程)、浙大(化学工程)、中国石油大学——我的母校(化学工艺)、大连理工(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华东理工(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华南理工(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北京理工(应用化学)、太原理工(化学工艺)、南京理工(应用化学)、此外南京工业的化工也不错,以前是一个院士作院长:欧阳平凯,听说到清华去了。——研究所不在考虑之列。但为了将来留在北京和上海,非这两个城市的学校就免了。再者排名要比较高一点的,毕竟名校找好工作嘛。如果你不想一个月拿1200块钱的工资,就应该去名校,起码是业内的名校。名校和非名校之间的差距有多大,看看到北清人招聘的公司名单就知道了。对我来说,清华实在是有点难(如果我在年初开始准备,清华也是准备拼一把的),感觉上海的消费有点高,另外对上海没有北京的感情深,呵呵。所以还是北京的学校吧。这样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考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的应用化学。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33U)?{T
f`J|>Vk
1、最主要的一点,学制两年,这能让我可以和本科的同学一起毕业。考研的目的很清楚:一个更高的起点、再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可能的话弄一个北京或上海的户口。我不想做基础研究,多上一年估计对我的科研素质没什么大的帮助。所以,两年和三年的没有什么区别,选择两年可以节约一年的时间。 g}r^Xzd;
S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