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农场庄园
银行
家族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博客
我的星座
游游乐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左右分栏
邀请注册
首页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记住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我的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首页
论坛
门户
群组
新闻
开心牧场
若水专栏
校内生活
社区生活
休闲娱乐
蜀道之上
资源共享
技术交流
帖子
日志
用户
版块
群组
帖子
搜索
热搜:
wind8green
wind
wind8gray
wind8black
wind8purple
书签
口- 影视频道
口- 女 人 帮
口- AJax基础教程
口- 我在网吧
口- 社区办公室
口- 留学交流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切换到宽版]
最新帖子
精华区
书签
若水UEBBS.COM社区—〖石家庄经济学院论坛〗
>
口- 唯美贴图
>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发帖
回复
« 返回列表
«
1
2
3
4
5
»
共7页
Go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帖
35960
阅读
92
回复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楼主
更多操作
正序阅读
复制链接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2-13
本帖转自天涯杂谈,作者:皇侠圣君。本人对部分文字、图片的排列顺序、部分文字内容进行了修改,算是原文的浓缩整理版,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来源于本社区。
[ 前言:经院疯子]
该贴内容丰富,涉猎之广、研究之深,令人仰慕。由于原文内容太多,太杂,本帖只转贴图片,以期众网友能管中窥全豹。当然,大家在欣赏这些图片的时候,应该持着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在继承祖先所创造的优秀文明的同时,又能学习现代科学而不腐古。毕竟强国还需现代科技,只有祖国强盛,才能更好的去保护和继承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
总目录:
第一篇、工艺品
第二篇、风俗礼仪和伦理美德
第三篇、历史人物
第四篇、民间表演
第五篇、饮食和服饰文化
第六篇、休闲健身武术中医和各行业
第七篇、美术书法和建筑艺术
第八篇、天文历法周易风水
第九篇、宗教哲学百家学说神话民间传说
第十篇、少数民族风俗和各地名胜古迹
[ 此帖被经院疯子在2009-02-14 15:4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09-02-14
四、中医
( 1) 人体一百零八个穴位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9、素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67、嵴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 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 2) 推拿按摩
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推拿具有“验、便、廉”的 特点,尤其是自我推拿,不受设备、环境等条件限制,不用针、不用药。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3) 气功
气功是以中医经络学说、气血学说与穴位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意识对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是练“筋、骨、皮”;后者也叫内功,是练“精、气、神”。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
气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医家的一些理论及健身祛病的技术,逐步形成中国气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术。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09-02-14
三、武术健身
中国武术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
武术的主要内容由拳术和器械的套路组成。在中国武术的长期发展中,逐渐演化出十八般武艺或十八般兵器。著名的器械套路有: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太极剑、月牙枪、达摩杖、达摩棍、纯阳剑、八仙纯阳剑、武当剑、青萍剑、八门金锁刀、八卦刀、八卦大枪、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剑、六合棍、日月乾坤刀、日月乾坤圈、梅花刀、梅花枪等。
中国武术门类众多。可分为龙、虎、豹、象、鹤等形象拳;可分为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内家拳;按技术内容分类,划分为拳术类、器械类、气功类等。器械类包括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四大主要形式。气功类包括禅家、道家、儒家、医家和拳家五大派别。 气功是一种祛病健身、益寿延年的养生术和自我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在发展中,逐渐与各学说流派相结合。儒家养气,旨在修身。武术拳家养气,旨在积气。医家养气,旨在治疾健身。佛家养气,旨在排除杂念,达到禅定。气功门派众多,尤以道家气功见长。 武术最为著名的流派是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和南拳派。
1、少林武术
嵩山少林寺乃少林武术发源地。少林武术内容极为丰富,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其中少林拳的精华被称为“少林五拳”,系指龙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鹤拳,分为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还有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技击法,并创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少林拳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分为北派少林拳和南派少林拳。
少林功夫传流派主要有十八支,称“少林十八门”
少林七十二绝技名称:
01.铁臂功、02.排打功、03.铁扫帚功、04.足射功、05.腿踢功、06.铜砂掌、07.蛇行术(蜈蚣跳)、08.提千斤、09.罗汉功、10. 铁头功、11.四段功、12.铁布衫功、13.双锁功、14.上罐功、15.石锁功、16.铁珠袋、17.千斤闸、18.鞭劲法、19.分水功、20.玉带功、21.鹰翼功、22.跳跃法、23.霸王肘、24.一指金刚法、25.拔钉功、26.一指禅功、27.石桩功、28.金钟罩、29.铁牛功、30. 旋风掌、31.卧虎功、32.拔山功、33.合盘掌、34.推山掌、35.踢桩功、36.鹰爪功、37.斩魔剑、38.玄空拳、39.金砂掌、40.铁砂掌、41.飞行功、42.枪刀不入法、43.五毒追砂掌、 44.飞檐走壁法、45.一线穿、46.穿纵术、47.金铲指、48.揭谛功、49.梅花桩、50.捻花功、51.螳螂爪、 52.跑板功、53.闪战法、 54.金刀换掌功、55.轻身术、56.铁膝功、57.陆地飞行术、58.穿窗功、 59.泅水术、60.点石功、61.琵琶功 62.柔骨功、 63.壁虎游墙术、64.门裆功、65.翻腾术、66.布袋功、67.蛤蟆功、68.千层纸功、69.弹子拳、70.锁指功、71.追风掌功、72.软玄功
2、易筋经功法
历代都很受民间欢迎.“易筋”是改变筋脉、骨骼,让筋骼变得刚柔相济,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同时也练气和意,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使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易筋经》
韦驮献杵第一势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韦驮献杵第二势
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韦驮献杵第三势
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摘星换斗势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倒拽九牛尾势
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出爪亮翅势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九鬼拔马刀势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三盘落地势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挚;
两掌翻齐起,干斤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青龙探爪势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卧虎扑食势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
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
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
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打躬势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
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双肘弯。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掉尾势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 次。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09-02-14
(4)观赏鸟
观赏鸟集观赏,鸣叫,消遣等,对人类放松身心,娱乐情怀等功能。我国对观赏鸟的选择,常以鸣声和羽色为主。以鸣声为特色的鸟有画眉、百灵、云雀、红点颏、鹊鸲等。这些鸟的鸣点,有的激昂优雅,有的圆润婉转,有的清朗流畅。最能唱的百灵有十三套音韵,如同乐器齐全的合唱队。
1、以习舞为特色的鸟有百灵、云雀、绣眼鸟。这些鸟边唱边舞,姿态优美多变,有时颤动双翅,有时空平翔,有时翻身旋转,有的长时间滑翔,恰似出色的杂技表演。
2、以表演杂技为主的有黄雀、金翅、朱顶雀、蜡嘴等鸟,蜡嘴能空中衔弹交还主人
3、以争斗为主的鸟有棕头雅雀、画眉、鹌鹑、鹊鸲等鸟
(5)盆景
盆景是我国的传统园林艺术,表现出超乎自然美的自然美。小品盆景,尤其小巧可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盆,却可令人倍感亲切。盆景堪称自然界大树的小缩影,就是将山林野外树形优美的古树名木、自然风情,在有限的盆里再度展现出来。
盆景艺术的三要素:树(或石)、盆和几架。盆器的质地、形状各异。树桩盆景多用紫砂盆和彩陶盆,形状不拘;山水盆景多用大理石、汉白玉、矾石或陶制的浅口盆,以长方形和椭圆形为多。几架多用红木、楠木、柚木、紫檀、黄杨等名贵硬质木材制成,也可用竹或天然树根加工。中国几架的传统形式可分明式和清式两类:明式造型古雅,结构简洁,线条刚劲;清式凋缕刻花,结构精致,线条复杂多变,各具特色。
园艺学上有盆栽和盆景两类。盆栽是在盆子里种花木,不限木本或草本,而且不经雕琢。盆景则必须用木本植物,而且要经过修剪整枝使树粗矮古气,苍老蚻曲; 或并在盆中置奇石,令树依石势生长,造出一份山野情趣,随着草本的生长过程,注入创作者的思想。盆景是无言的诗歌立体的绘画。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09-02-14
(3)、观赏石
观赏石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珍贵艺术品。观赏石有许多别名:雅石、奇石、趣石、玩石、供石、珍石等等。是不经过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
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它始于汉代,盛唐宋。
1、灵璧石
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灵璧石,集质、声、形、色诸美为一身,在渊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来公认的赏石瑰宝。灵璧石,又名磬石,主产于安徽省的灵璧,名列我国古代四大赏石之首。
灵璧石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历代以来深受各阶层藏家和文人雅士的喜爱.
2、雨花石:观赏石中之“皇后”
南京多奇石,故有石城之称。石城之石,风姿各异,在南京,有一种名为“雨花石”的石头,因其天生丽质、色泽斑斓、玲珑剔透、纹理奇巧、数量稀少而享誉海内外,已成为古都南京的象征,并由来南京的各国旅游者带到海外,在世界各国奇石界中成为颇有影响的有中国特色的石种。在百千种观赏奇石中,被称之为“石中皇后”
在赏玩、收藏雨花石时,可根据其呈像分为人物、动物、风景、花木、文字、抽象石等、按照“ 六美”程度可分为绝品石、珍品石、精品石、佳品石等品级,观之令人心旷神怡,赏之可意安体泰。史料中的诗文称:雨花石为女娲补天的遗石。如“珍重养清泉,有时天可补”。“天也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娲氏炼五色之石,以补其阙”。
3、沙漠漆
莽莽戈壁中,也有一类石头色彩堪与雨花石媲美,这就是“沙漠漆”。石砾被风沙研磨抛光,地下水升腾蒸发后,水中的锰、铁等矿物质在石砾表面凝固沉积,积数万年之功,形成五光十色的保护膜,油亮如漆,故名“沙漠漆”。
天然的石形、石纹和色彩,把画中图案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石面颜色的不同往往给我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奇石花纹酷似山水画。 仔细欣赏,画面的色彩与绘画技艺使人叹为观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09-02-14
二、古典文学和游艺活动
(1)、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奇诗趣诗:
1
、《春光好寄东坡》
-- 佛印
归 山 相 闲 春 秀 柳 忆 啼 落 蝴 溪 折 珑 花 水 处 湲 清 山 堪 花 相 发 思 野
归 山 相 闲 春 秀 柳 忆 啼 落 蝴 溪 折 珑 花 水 处 湲 清 山 堪 花 相 发 思 野
去 水 逢 行 浓 时 枝 春 叫 花 蝶 畔 最 似 光 花 好 水 浮 前 看 红 呼 满 春 鸟
去 水 逢 行 浓 时 枝 春 叫 花 蝶 畔 最 似 光 花 好 水 浮 前 看 红 呼 满 春 鸟
来 心 竞 春 酒 常 头 光 不 休 飞 草 好 坠 皎 似 追 景 浪 烟 山 似 唤 枝 气 啼
来 心 竞 春 酒 常 头 光 不 休 飞 草 好 坠 皎 似 追 景 浪 烟 山 似 唤 枝 气 啼
休 息 忆 色 似 共 春 好 休 里 来 青 柔 银 洁 雪 游 幽 促 雾 秀 锦 崖 莺 桃 时
休 息 忆 色 似 共 春 好 休 里 来 青 柔 银 洁 雪 游 幽 促 雾 秀 锦 崖 莺 桃 时
役 悠 游 里 醉 饮 色 杨 为 鸟 到 双 茸 花 玲 梨 傍 深 潺 起 丽 屏 畔 雀 花 有
役 悠 游 里 醉 饮 色 杨 为 鸟 到 双 茸 花 玲 梨 傍 深 潺 起 丽 屏 畔 雀 花 有
读法: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崖畔。崖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湲水。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不休为忆春光好。为忆春光好杨柳,杨柳枝枝春色秀。春色秀时常共饮,时常共饮春浓酒。春浓酒自醉。似醉闲行春色里。闲行春色裡相逢,相逢竞忆游山水,竞忆游山水心息。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2、苏蕙《璇机图》
北朝前秦苻坚时代,苏蕙曾以五色丝线织成《璇玑图》,除正中央之「心」字为后人所加外,原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方阵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选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目前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例如从最右侧直行开始,随文势折返,可发现右上角外围顺时针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妄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而原诗若以逆时针方向读则变为「伤惨怀慕增忧心,荒淫妄想感所钦,苍穹誓终笃志真,唐虞圣德怀情伤」,堪称回文诗中之千古力作!
3、宝塔诗:最顶之月为诗名,全诗共八句,句内没有月字。
火焰体诗 :火焰体诗形似火焰,但读法与宝塔诗恰好相反,宝塔诗是自上而下读,火焰体诗则是自下往上“绕”着读。
4、复字诗实际上是一种变格的回文诗。
桃花源诗碑
机时得到桃源洞
忘钟鼓响停始彼
尽闻会佳期觉仙
作惟女牛下星人
而静织郎弹斗下
机诗赋又琴移象
观道归冠黄少棋
从中心 “牛” 字读起,句末字的半边字为下句之句首字
(2) 赏宫灯
宫灯,是皇宫庭院里照明所用的,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
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除去照明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一显示帝王的富贵和奢华。隋唐之后,每逢元宵佳节,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漫游盏盏争奇斗艳。发展至今,宫灯的品种繁多,数洛阳宫灯最具浓厚的地方特色.
正统的宫灯照型为八角、六角、四角型的,各面画屏图案内容多为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渔灯等等。
宫灯用料极为考究,大多是红木、紫檀木、花黎木、楠木等贵重木材,甚至以昂贵的金银装饰。制作要求精细加工,技艺全面,雕、镂、刻、画,缺一不可。宫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挂灯、座灯、提灯、壁灯等。
金碧辉煌元宵花灯展,灯组以灯彩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古楼、历史人物、传说人物的神韵,它那传统的装饰图案和精巧的制作工艺,定会使观者久久驻足,留连忘返。宫灯是古人生活用品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它有华丽外表的同时,也极其实用,不仅仅是照明,其中的五彩缤纷的灯罩映出五颜六色的光,为节日渲染了气氛,而且元宵佳节的宫灯、花灯展更展示其丽质.
1、灯色彩灯
佛山灯色扎作主要以竹篾、铁线等材料手工扎作成型后粘贴上各色丝绸布料、花边、彩穗,配衬上佛山特有的“佛山剪纸”图案,或在丝绸上绘画各种图案而成。其特点是造工传统而造型新 颖,夸张而不离实,玲珑剔透、造工精细,白天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夜间通透明亮,金碧辉煌。
2、冰灯
黑龙江可以说是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传说在很早以前,每到冬季的夜晚,在松嫩平原上,人们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夫和渔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马和捕鱼,他们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灯笼。这便是最早的冰灯。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09-02-14
第六篇、休闲健身武术中医和各行业
一、竞技
(1) 、围棋、象棋、麻将
(2)、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墨翟制造的。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鹞”,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鸟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称「风筝」或「风琴」。
风筝分硬翅和软翅、有尾和无尾。硬翅风筝易飞高,软翅风筝只飞远飞不高;无尾风筝易摇摆失控,有尾风筝稳定性强。风筝以开封、北京、天津、潍坊、南通、阳江所制最为有名。
1、硬翅风筝
2、软翅风筝: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
3、板子风筝: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
4、桶类风筝
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像宫灯、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属此类
5、串式风筝
即数只相同或不相同的风筝,象冰糖葫芦似地拴在一根或多根钱上,串连起来放飞。我国常见的串式风筝,有串雁(鸿雁传书)、龙头蜈蚣、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等。
(3)赛龙舟
在我国南方,赛龙舟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 此帖被经院疯子在2009-02-14 05:0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9-02-14
十六、有趣的复古婚礼
1、新郎参加科举考试
2、宣读圣旨,钦定状元郎
3、抛绣球
4、射出乾坤箭,婚后生活前途无量
5、等待新人
6、乘舟而来
7、吹奏迎亲乐
8、街道锣鼓喧天,唢呐悦耳
9、新娘凤冠霞帔,头顶红盖头,脚着红丝履,在喜娘的指引下端坐轿中
10、新娘脚不踏地是某些地方的风俗,新娘由伴娘背上轿或开席铺路扶着上轿,新娘脚不踏地,寓意不把娘家的泥土带到夫家,避免娘家受穷。
11、花轿至男家,新郎新娘互牵着打成同心结的红绳走向仪式现场,步入婚姻的殿堂
12、新婚礼堂
13、拜堂
14、洞房
15、美丽的新娘子
16、裙褂
在中国人传统结婚礼仪,新娘必会穿着裙褂。新娘穿上它必定高贵大方,若然配搭得宜,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裙褂是中国传统习俗婚嫁不可缺少的礼服,裙褂图桉以龙凤为主,取龙凤“呈祥”与“情长”的同音寓意,除龙凤外还绣上五只可爱的小蝠,寓意“五福临门”。刺绣针法有平绣、迫绣及卜绣,而款式最大的变化由长袖直身演变至现在的中袖修身,突显东方女性的身段和优雅气质。
裙褂特点
褂皇: 以金银线全紧密缝製,配合优秀的刺绣工艺,设计最顶级,价钱最贵。
金银线褂:较轻身、手工多,穿起来很抢眼。
硃仔褂: 较重身、珠石钉绣及款式种类多,拍相效果较好,价钱亦最经济。
线石: 集金银线褂及硃仔褂两者之优点,有金银线的轻、又有珠石的闪亮,所以最多人选择。
17、结婚用品:
龙凤套装 、利是封、喜糖
结婚绣花鞋
新娘头饰
新娘头花、 金龙凤镯
托盘、红伞 、红秀球
百年好合、锦绣回礼木筷
传统服饰结婚照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9-02-14
第十五节、传统服饰婚礼
传统服饰婚礼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精髓和深厚底蕴,婚礼由迎亲、拜堂、传统宴饮等环节构成。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不断升温,办一场汉民族的传统婚礼也成为时下越来越多的新人办喜事的选择方式。
1. 周制婚礼服:纯衣纁袡
周礼婚制中的礼服崇尚端正庄重,与后世婚制中有所不同。昏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
新郎服饰
爵弁,玄端礼服,缁衪纁裳,白绢单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饰
礼服: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发饰:纚、笄、次。新娘头戴“次”,以“纚”(宽二尺二,长六尺,古代二尺二约50厘米)束发,有一尺二长的笄。
2.唐制婚礼服:钗钿礼衣
唐制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钗钿礼服
晚唐时期宫廷命妇的礼服,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础上发展出钗钿礼服。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迭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日本的着名古代宫廷和服“十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过来的。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钿钗礼衣常作为为唐代通用的归嫁礼服。唐以后,繁复的钗钿礼衣有所简化,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花钗大袖衫。钗钿礼衣的经典之处就在于袖口和领口。
3. 明制婚服:凤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属于命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如同庶人男子亲迎可着九品官服一样。 据说红色婚服起源于准庶人着绛纱袍亲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实际直到宋代,宫廷命妇的婚服还是青色。明代出现真红对襟大袖衫和凤冠霞帔,这种起源很晚的婚服样式目前是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装,而且根深蒂固。
4、金冠(男)和新娘头饰
5、凤冠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9-02-14
十四、蜡 染 和 扎 染
1、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因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门古老而颇具规模的染布工艺。
蜡染由单纯的布料发展为丝、绸、缎、绒、呢、沙等,品种上千,主要用作衣料、床上用品、壁挂等装饰品,以及帽、包等生活用品。 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
2、蜡染的种类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另—类是工厂、作坊面 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
3、扎染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古称杂花布,又叫绞缬染,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它是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
云南素以“植物王国”著称的地方,采用板兰根等天然染色剂制做的各种扎染制品,对皮肤无任何伤害,颜色朴素、自然、优雅大方,图案简洁明快,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真正集艺术欣赏与实用价值为一体。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扎染如今主要保存在大理市周城和巍山县城、大仓、庙街等地制作。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9-02-14
十一、帽文化
孙子在出生前奶奶和外婆就准备好了婴儿帽,是男孩就戴虎头帽,是女孩就戴金瓜蝴蝶帽,或莲花帽。花样翻新,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年龄,又变化万千。虎头童帽、 狮子童帽、八仙帽、金银童帽、道士帽、六棱童帽、风帽,每一种造型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典故,都表达了先辈们对子女美好前程的祝愿。女刺绣童帽造型相对简单, 可色彩艳丽,内容丰富,刺绣做工十分精湛。虎头帽造型最为多见,也很奇特。两只大眼圆睁,巨齿獠牙,耳朵竖起,显得很有精神。儿童戴在头上,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有驱邪纳福的寓意。女孩戴的金瓜帽、莲花帽、蝴蝶帽、凤凰帽,色彩鲜明,多姿多态。
十二、鞋文化
1、虎头鞋
做一双虎头鞋需要三四天时间才能完工。老虎鞋是民间幼儿必穿的小鞋子,上面刺绣着五毒,寓意着小孩子像老虎一样生机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一切。
2、绣花鞋
绣花鞋起源于两千六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晋宪公为彪炳功绩,命令宫中女子的鞋面上必须绣上石榴花、桃花、佛手、葡萄等钦定的十种花果纹样,同时亦下令全国平民女子出嫁时必须以这种绣了纹样绣花鞋作为大婚礼鞋,从此晋国刺绣工艺便延伸至绣花鞋上。
新娘穿虎头鞋
是在崇明岛新娘穿虎头鞋的风俗。在岛上,当女子出嫁时,一定要穿一双虎头鞋,俗信借老虎的威势,过门可制服丈夫。
十三、香 囊
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
香囊质地种类很多,有玉镂雕的,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
戴香囊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七夕节情侣香包,采用各种丝、绸、缎、纱等面料,刺绣蝴蝶、双鱼、喜鹊、爱心、星月、牛郎织女等象征美好爱情的图案和文字,内部可填充玫瑰、薰衣草、茉莉、柠檬、桂花、栀子花、海风、丁香、香草等十余种天然香型。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9-02-14
十、古代女子贴身内衣
北齐的“心衣”、隋唐的“宝袜 ”、宋代的“抹胸”、明清的“肚兜”,民国的“束身小马甲”,中国古代内衣都“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从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半圆形到倒花蕾形、如意形、 虎形,呈现千姿百态。纵观整个内衣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内衣以一种朦朦胧胧、时隐时显、含羞内敛来抒发对美、情以及身体表现的企望。
在纹饰的形神表现上,既注重对自然景态外在美的描摹,如牡丹、云纹;又强调物象寓意寄托及蕴意表述,如“喜上眉梢”以 喜鹊和梅花的图案来通谐;动植物图案的组合,如“连(莲)年有余(鱼)”、“三多之相(多子,多寿,多福)”等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内衣平台上的传神再现。
1、抹胸
是一种“胸间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于南北朝,是唐宋时期内衣的称谓,结构上以紧束前胸为特征,以防风寒,用于约束和固定乳部。
2、主腰
是明清时期妇女的贴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为宫女所穿的款式,强调刺绣装饰。
3、亵衣
女子贴身穿的上衣,也就是肚兜中的上兜,它以不能轻易示人的服用性质而得名,造型如同今日的汗衫。
4、肚兜
也称“兜肚”以正方或菱形的衣片,有素色和刺绣纹样之分,贴身护在胸乳腹部位,有束带套于后颈,左右两角装有绳带,系于后背,还有有袋无袋之分,袋中通常装有姜桂及麝香等药物,用作治腹部冷痛虚寒。
肚兜
又称裹肚、搂兜、兜兜。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层最为深厚的地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因此从古到今,不论男女老幼都有穿贴身裹肚的习惯。肚兜是关中和陕北传统的贴身服饰,形状像背心的前襟,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它的实用价值是避免肚子着凉。成年人肚兜贴身不外露,小孩在热天露在外面显得天真烂漫。肚兜里外两层,两边有开口处,可以贴身放钱物。
小孩肚兜的外面用料多为红布,成人多为黑布,里子多用白布。向外的面料上有绣成的五颜六色的各种图案,如小孩肚兜上绣有虎头像、"五毒"图案,大人以此寄托孩子健康成长,油灯下母亲把她爱的希望全都倾注在一针一线上。青年姑娘穿着“莲里生子”、“富贵牡丹”、“鱼钻莲”、“蝶恋花”,五彩缤纷,就像穿着 自己的梦想,艳丽而隐秘。青年男子的搂兜,色彩素雅,内容多以二十四孝、聚宝盆、吉祥如意、岁岁平安为主。
裹肚,是千百年来民间妇女们创作的刺绣之花,是独具匠心的艺术瑰宝。在裹肚这一上部为梯形,下部为弧形的特殊空间内,创造了很有特色的构图形式,上简下繁, 上悬于高天,下植于大地,空间非常开阔,而中间的开口处,多为飞鸟蝙蝠飞翔,动感很强,左右对称,形成一个呼应的中心。裹肚可分为布贴裹兜与刺绣裹肚两种。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9-02-14
九、改良马褂中式装
现在大陆流行的“唐装”,是清末的中式着装风格的服装,也即是“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这种服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与“唐朝的服装”(汉服)在风格、款式上面并无丝毫相似之处。
它吸取了清代以降传统服装具文化韵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时采用了西式服装立体式剪裁,使源自满族的马褂又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
这种“唐装”已经历了很多改良。比如现在的中式服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等于服装没有肩部,也不能用垫后,那样肩部就不够美观:传统满式服装(旗袍、马褂)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的中式服装都改成收腰的了: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把裙摆做大了,便于活动;还有像旗袍,传统的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过去开放得多,但穿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
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
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
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
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
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
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显然这种“唐装”并不是唐代的服装。“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才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饰。
改良马褂中式装一
改良马褂中式装装二
改良马褂中式装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9-02-14
八、旗 袍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旗袍的源头是袍服中的棗,其发源最早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后演变发展为满族服饰,再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到了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 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20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骨干)(小腿),有绣花卉纹饰。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后业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
汉族妇女喜爱穿旗袍,是主要旗袍的造型与妇女的体态相适合,线条简便,优美大方。 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穿着者的不同需要、爱好,可长可短,可做单旗袍、夹旗袍;也可做衬绒短袍、丝棉旗袍。并且,随着选料不同,可展现出不同风格。选用小花、素格、细条丝绸制作,可显示出温和、稳重的风韵;选用织锦类衣料制作,可当迎宾、赴宴的华贵眼饰。
(经院疯子:这个图真算得上是"叠峰乳浪“啊,把我晃晕了
)
旗袍不仅受到我国广大汉族妇女的爱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欧美妇女的青睐。当中国旗袍在日本、法国等地展销对,很受当地妇女人士欢迎,她们不借重金,争购旗袍,特别是黑丝绒夹金花、篓金花的高档旗袍,最为抢手。总之,旗袍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美。
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
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只有满族妇女出嫁时,才穿过脚旗袍,作为出嫁礼服。 因为满族贵族妇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们的旗袍过脚,以便将脚盖住。清世祖入关,迁都北京,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清统一中国,也统一全国服饰,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
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说旗袍奠定了它在那时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
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欢迎。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当时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
旗袍搭配提示:
着装的搭配往往最能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旗袍,某种意义上说,这绝对是一门艺术。“得体大方”是旗袍搭配时必须环绕的不变宗旨,“适度创意”则是新式旗袍所带来的搭配要诀。
立领半袖的织花旗袍,玫瑰粉的色调让袍身暗藏着如暗涌般的柔情与娇俏之美。纯度极高的色泽,最适合搭配白色珍珠项链,尖头挽带的丝质雕花高跟鞋是点睛之饰。梳上古典的双发髻,天真纯美,宛如小乔初嫁,俏丽动人。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古韵佳人,温宛如玉,身着旗袍,香肩、蜂腰,玲珑迷人的曲线内敛地演绎着典雅风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经院疯子
UID:35193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0-06-24
在线时间
265小时
发帖
31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2
铜板
30
人品值
5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十一
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09-02-14
七、唐服
中国服装史上最灿烂的是唐代服饰,应该说唐代服装是融合了大半个世界的文化精华而后形成的亮点.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的睛雨表。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唐装作为中国的传统服装,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唐装的肩部自然垂展,不加任何雕饰,整件衣裳全凭穿着者的风骨和气度撑着。而且穿着中装非常舒适,它没有一定的形式,是随着穿的人身体曲线而改变的。
1、唐服的特点
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慢来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
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唐高宗以后,以紫色为三品官的服色;浅绯色为五品官服色,深绿色为六品官服色,浅绿色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为八品官服色,浅青色为九品官服色,黄色为宫外之人及庶民服色。
唐装还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日本和服从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装的精华,朝鲜服也从形式上承继了唐装的长处。
唐装襦裙线条柔长,十分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软"和"飘柔"著称。唐装本身品类多,善变化,从外形到装饰均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充实唐代服饰文化,使得唐代服饰丰富多采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
唐朝襦裙服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
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
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
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2、唐代服饰基本要素
初唐时期女装:为裙裳装, 裙子包住上衣, 上衣不是右衽样式就是对领样式,有裙腰裙身和长长的裙带。接受胡服风格的,只不过是将原先系在腰部的裙子提升到胸部, 裙子变的很肥大.
中晚唐时期女装:这时的穿法比较独特但依然没有接受胡服的样式。女子不穿上衣或内衫直接穿提到胸部的裙子或阑裙(阑裙就是女子内衣 但这时期的阑裙却由于这种流行穿法的原因,变的和裙子连在一起成为连衣裙)外面套上罩衫显得既凉快又大气.
晚唐时期女装:回归到了正宗的汉服.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http://bbs.uebbs.net/attachment/photo/Mon_1006/24_9cfa1276334626cb225daea2140bb.jpg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发帖
回复
« 返回列表
«
1
2
3
4
5
»
共7页
Go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ttps://www.uebbs.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限 12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进入高级模式
加粗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插入链接
图片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
提 交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若 水 专 栏:
口- 新手转正专区
口- 经院贴吧
口- 新生交流
口- 我在网吧
口- UeFace客服
口- 广告发布区
:校 内 生 活:
口- 我的大学
口- 驴行天下
口- 实习信息
口- 七七鹊桥
口- 留学交流
口- 跳蚤市场
:社 区 生 活:
口- 若水茶楼
口- 格 子 楼
口- 青春时尚
口- 热点资讯
口- 校友之家
口- 健康塑身
:休 闲 娱 乐:
口- 笑 话 林
口- 星座物语
口- 体育沙龙
口- 食全食美
口- 唯美贴图
口- 游戏城域
:蜀 道 之 上:
口- 考研专版
口- 公务员
口- 考试资源
口- 外语学习
口- 考试认证
:资 源 共 享:
口-内部资源
口- B T 资源
口- 软件下载
口- 天籁音乐
口- 影视频道
口- 动漫专区
:技 术 交 流:
口- 数码硬件
口- 免费东西
口- 讨论求助
口- 技术交流
口- 设计交流
:院 系 组 织:
口- 二级学院
口- 校内组织
:站 务 管 理:
口- 社区办公室
口- 回 收 站
关闭